日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台文件決定全面實施資源稅改革,明確從今年7月1日起,各省級人民政府可以結合本地實際,根據森林、草場、灘塗等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提出征收資源稅的具體方案建議,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此次資源稅改革到底怎麼改?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孫瑞標、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和副司長練奇峰日前就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釋。
稅費平移——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我們是一家鐵礦開採企業,改革前實行從量定額計徵,享受減按40%稅率計徵資源稅的優惠,改革後我們還可以享受優惠政策嗎?”一位鋼鐵企業負責人問。
對此,蔡自力表示,本次改革後,此項減稅政策將被取消。但考慮到目前開採企業仍然困難,各省在測算和擬定近幾年鐵礦石資源稅稅率時,要求按開採企業繳納資源稅金額的40%作為平移的資源稅收入。因此,儘管該項稅收優惠政策取消,但已經在稅率中予以體現,鐵礦石開採企業的稅負水平不會增加。
“稅費平移是此次改革的基本原則,稅率幅度由國務院確定。稅率的確定要兼顧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合理確定資源稅計稅依據和稅率水平,增強稅收彈性,總體上不增加企業稅費負擔。”孫瑞標表示,考慮到穩增長大局,新稅制適當調低了大多數礦種的稅率幅度上限,並增設了稅收優惠政策,以確保礦山企業總體負擔不增加。
此外,改革後,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將降為零,以前各地違規、越權設立的各項收費基金也將集中清理,進一步理順稅費關係。同時,為鼓勵資源的綜合利用,對於一些低品位礦、伴生礦,改革後還將獲得資源稅減免。
從價計徵——減少企業資金佔用
我國從1984年開徵資源稅,長期以來一直採用普遍徵收、從量定額的計徵方法。近年來,隨著礦石等資源價格的大幅波動,從量計徵的弊端也越突出。
“全面構建從價計徵機制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將資源稅與體現資源供需關係的市場價格直接掛鉤,有利於建立有效的稅收自動調節機制,因此原則上應對全部資源產品實行從價計徵。但考慮到黏土、砂石等極少數資源品種計稅價格難以取得,對其仍實行從量定額計徵辦法,但也要同時實行清費立稅的有關改革內容。”孫瑞標表示。
對於在資源運輸過程中的運雜費是否要徵稅,練奇峰表示,資源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稅產品的銷售額,不包括增值稅銷項稅額和運雜費用。如果包括在企業應稅產品銷售額中的運雜費與銷售額能夠分別核算,且可提供相應合法憑據的,可以從銷售額中扣減。凡未取得相應憑據或不能與銷售額分別核算的,應當一併計徵資源稅。
此外,練奇峰表示,過去納稅人以自採原礦加工精礦,一般要求在原礦的移送使用環節繳納資源稅。本次改革對此做出了調整,後移了納稅環節,即將以自採原礦加工精礦的,改在精礦銷售時繳納資源稅,這樣就會減少企業資金佔用,促進企業資金流通和採選一體,也有利於稅款的及時入庫。
簡化稅率——擺平原礦與精礦稅負
此次改革發布的《稅目稅率幅度表》中規定徵稅對象為精礦,但有的企業銷售原礦,或者是兼而有之,這如何計徵呢?
“對以銷售精礦為主的大部分黑色金屬礦、有色金屬礦和非金屬礦,將其計稅依據確定為精礦的銷售額。對少部分銷售原礦的,採用成本法或市場法將原礦銷售額換算為精礦銷售額,以利於兩者之間的稅負均衡。”練奇峰說。
具體如何換算,練奇峰指出,將通過相對擺平原礦與精礦稅負,同時又能簡化稅率設置的換算比或折算率。其計算方法主要有市場法和成本法兩種。市場法是通過原礦、精礦市場售價以及選礦比來計算換算比或折算率的一種方法;成本法是通過原礦售價、原礦加工精礦的平均成本及利潤來計算換算比或折算率的一種方法。無論按哪種方法確定,換算比或折算率通常都是一個省份若干生產同一種應稅產品的企業的平均值,一般按類或分片確定,一個省份確定一到三檔的換算比或折算率。
“對於改革後仍採用從量定額方式計徵的企業,如果徵稅對象為原礦,納稅人銷售精礦的,應當將精礦的銷售數量換算為原礦的銷售數量;如果徵稅對象為精礦,納稅人銷售原礦的,應當將原礦的銷售數量換算為精礦的銷售數量。”練奇峰表示。
發布日期:2016年06月06日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