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5

行政院會21日通過減紅害作戰計畫,規劃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2035年禁售燃油機車、2040年禁售燃油汽車。然而這個動作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仍屬慢半拍。國產汽車業者坦言,台灣要發展自有的整車系統,機會已失,相關技必須要先規避國外專利,加上市場空間太小,已經沒有產業優勢,但是關鍵零組件仍舊大有可為。

悠遊卡開始可租低碳電動車,期盼創造10億觀光產值。(圖/經濟部工業局)

電動車政策確定時機晚,台灣優勢還在嗎?(資料照片/經濟部工業局) 台灣汽車市場雖然一年有42萬輛規模,但今年進口車占比已超過4成,明年更可望達到5成。但是對於業者而言,從燃油車轉為電動車,關鍵零組件裡在於引擊轉為馬達,油耗系統轉變為電池系統。這兩大系統是截然不同的,台灣因為市場規模問題,業者缺少整車研發能力,而國際上其他大型車廠又都已跑在前面,不論是四輪、兩輪甚至三輪或八輪的,都已經開始量產。國產車市場縮減、生存空間有限,開發新車款的成本已經很難攤提,未來開發電動車的技術更是重大考驗。 經濟部長沈榮津昨受訪指出,電動車政策確定後,經濟部產業政策就要接手,經部會盤點在電動機車領域上,台灣有哪些技術、材料缺口。未來可能利用技術引進或引進國外夥伴到台灣來。他指出,法人科專、學界科專也會來補缺口,主要加快電動車中的馬達、電池。「目前馬達已經準備好了,只差電池要補起來」。 目前在台灣約有1400萬輛機車,但是電動機車只有大約10萬輛,兩者相差懸殊。如要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機車,恐怕要規劃更多配套,包括租稅優惠、停車空間、充換電設備普及、鼓勵消費者使用電動機車等,才能有效拉抬電動車需求,否則對傳統機車產業影響很大。 專職生產電動車輛零組件的愛習新能源科技營運長邊建元表示,電動車產業在台灣已經發展20年,台灣早就是電動車零組件的重要聚落,包括特斯拉在內的電動車廠,許多零組件就是在台灣生產的。只是由於過去政府沒有明確的產業政策,對產業缺乏整合和配套,才會讓業者像散兵游勇一般的散居,只能替國外車廠打工,讓台灣失去整車整合能力和契機。 相對於整車整合的國產汽車業者,零組件生產業者則是樂觀許多。邊建元指出,以往整車整合業者,不論是四輪或兩輪的,都只一直在阻擋產業的發展,而政府也一直配合業者腳步,訂定各種環保標準,但充其量都只是在捨本逐末的「不讓太陽太早下山」,並不是一個扶植產業的正確思維。台灣在電動車的市場裡本來有很好的基礎,電動車三大系統,控制、電機、電池技術都是領先國外的。雖然有許多專利掌握在外國人手上,未來可能會面臨不斷的專利戰爭,但是當初台灣的電腦、手機產業,也是一樣的發展路徑,但仍為台灣創造了傲世的經濟奇蹟。 其他零組件業者也表示,未來電動車的專利戰爭不會停,但也不是沒得拼,不論是中繼式,川崎式,中置式,輪弧式的馬達,台灣都可以找到方法迴避或創新。因此如果整車整合因為不到經濟規模,發展關鍵零組件也可以。以目前電動車的自動控制,渉及的就是電腦自動控制,往上推就是十年多汽車電子,目前各大車廠用的電路板,PCB就是台灣做的。台灣在電池研究,一直在進行,尤其是工研院,不論是鋰電池防爆,鋁鋰子電池等技術,都令人驚豔。 業者強調,台灣的電動車產業未來一定走向智能化,從電池交換技術、人臉辯識、AI人工智慧等技術都會放在車上,另外還包括無人駕駛,感應技術,讓人危操控減到最小。這些關鍵在於政府的態度,要管越少越好,尤其是在鼓勵一個產業時,如何提供業者支持,包括政策和資金,千萬不要綁手綁腳,就像之前的兩兆雙星產業一樣,搞得業者不願配合就沒用了。

原文網址: 電動車政策確定時機晚 台灣優勢還在嗎? | 好房網News | 關心您住居的房地產新聞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651934182949.html

相關服務項目

相關客戶案例

相關課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