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國家稅務總局舉行新聞通報會,通報上半年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深化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保障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分析工作、開展納稅服務工作等情況以及國稅地稅合作工作規範3.0版和實施情況。
上半年稅收收入反映經濟發展亮點
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鄭小英通報了今年上半年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情況。上半年,全國稅務部門組織稅收收入64979億元(已扣減出口退稅),同比增長9.4%。扣除捲菸消費稅政策調整翹尾增收等特殊因素後,增長5.1%左右。
鄭小英介紹,上半年稅收收入情況反映出經濟發展四個方面的亮點。
稅收收入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持續見效。上半年,第三產業稅收增長10.9%,稅收佔比為58.2%,較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中,新興服務業快速增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稅收分別增長39%和27.7%,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稅收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
高端製造業稅收較快增長,創新驅動作用增強。上半年,創新程度較高的高端製造業普遍快速發展,稅收增速較高。其中,航天設備製造業稅收增長11.1%;醫藥製造和汽車製造業稅收分別增長12.2%和7.2%,創新驅動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
東部地區稅收收入增長較快,經濟轉型升級效應顯現。上半年,東部地區稅收收入增長12.2%,中部和西部地區稅收收入分別增長4.9%和4.4%。近年來,發展較好的現代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多集中於東部地區,拉動東部地區稅收增速持續快於中、西部,反映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效應逐步顯現。
與消費相關的行業稅收增速回升,消費升級有新進展。上半年,批發和零售業稅收增長5.9%,顯示居民消費狀況進一步向好。教育、衛生以及文化體育和娛樂三個行業稅收分別增長25.1%、32.2%和21.1%(其中影視製作稅收增長27.2%),表明居民生存物質型消費得到滿足,開始向追求教育培訓質量、醫療衛生狀況、視聽娛樂等精神服務型消費轉型升級。
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步走” 優化審批服務再推新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稅務總局堅持“放、管、服”三管齊下,持續深化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在行政審批和辦稅負擔上做“減法”,在納稅服務和後續管理上做“加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世宇在通報會上介紹,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主要任務是全面摸清審批“底數” 。公佈了全部87項稅務行政審批事項,開始實施稅務行政審批目錄化管理。第二階段從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主要任務是取消下放稅務審批事項。全面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將此前公佈的87項審批事項取消57項,調整為其他權力23項,保留行政許可7項。第三階段從2015年6月至今,主要任務是規範行政審批行為和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對保留的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全面規範,對取消審批事項出台後續管理措施,提出加強事中事後管理的原則性、指導性意見。
今年以來,稅務總局採取了一系列新舉措深化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後續管理,優化審批服務。
一是規範改進審批工作。稅務總局專門印髮指導意見,對稅務行政許可事項進行了統一和規範,為納稅人提供了具體操作指南,並要求各級稅務部門全面實行“一個窗口”辦理,加快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推行受理單制度,實行辦理時限承諾制,有力有序推進規範和改進行政審批工作。目前,85%以上的省稅務部門網上辦稅服務廳均已實現了網上辦稅、涉稅事項預申請。
二是推行審批時限“零超時”。近日,稅務總局印發通知,要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確保所有稅務行政審批事項嚴格按法定時限做到“零超時”。2016年上半年,按國務院審改辦要求的報送範圍統計,稅務總局和各省國稅局辦理的稅務行政審批事項均在法定期限內辦結。
三是加強事中事後管理。在逐項出台措施加強後續管理的基礎上,稅務總局專門印髮指導意見,提出4個方面13項具體措施,進一步完善包括備案管理、發票管理、申報管理等在內的事中事後管理體系,實現稅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管理轉變。特別是為提高稅收制度質量,稅務總局對稅收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公佈了120份全文廢止失效和10份部分條款廢止的稅收規範性文件。
四是開展改革落實情況“回頭看”。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審改辦要求,稅務總局近日下發通知,專題部署開展稅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階段性“回頭看”,對審批制度改革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全面自查自改和實地督查。
20條措施聚焦精準服務助力打贏營改增“分析好”戰役
當前,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戰略攻堅戰進入了“分析好”第三場戰役。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副司長林楓介紹,這場戰役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構建營改增運行分析、稅負分析、效應分析“三位一體”的大分析格局,推進稅收善治、企業善治、經濟善治。通過運行分析,找准政策、管理、服務上的不足之處,促進精準改進;通過稅負分析,幫助納稅人利用增值稅機制,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更好地享受改革紅利。
為全面做好營改增試點分析工作,稅務總局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營改增試點分析工作優化納稅服務的通知》,推出20條新措施,聚焦分析,精準服務,確保打贏營改增“分析好”戰役。重點包括:
提前製定預案,優化發票領用。針對7月份增值稅發票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情況,要求各地稅務機關提前製定預案,保障發票窗口和自助終端的票種、票量齊全充足,通過增設窗口、運用二維碼技術採集和簡化操作流程等方式提高發票發放和代開效率,緩解辦稅服務廳工作壓力。
延長7月申報期,完善申報系統。考慮到7月份按月申報和按季申報疊加的實際,將7月增值稅納稅申報期延長至7月20日,並要求各地國稅機關採取網上辦稅、預約辦稅、設立專窗和提前預審等有效措施合理分流疏導,分類做好填報輔導。進一步完善電子申報系統功能,對納稅人填寫不准確、不規範的數據項,通過技術手段及時提示,降低申報差錯,提高申報質量和效率。
深化資源共享,實行免填單服務。進一步加大辦稅服務資源整合力度,統籌利用對方辦稅場所開展納稅服務工作。各級地稅局要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與房管部門的業務和技術融合,優化二手房交易辦稅辦證流程,提高辦理效率。加快推出發票辦理、申報納稅、證明開具等6大類業務24種表證單書免填單服務。
暢通反饋渠道,改進稅收管理。針對分析中發現的政策問題,進一步暢通反饋渠道,健全解決機制。升級推行《全國稅收徵管規範(1.2版)》,針對分析中發現的管理問題,細緻研究、分類處理。進一步加大專項督查和考評力度,推動盡快改進分析中反映的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對有問題未及時整改和有短板未及時彌補的予以通報問責,促進營改增試點工作持續完善。
運用分析結果,服務經濟發展。通過試點分析進一步推動政策落地,發揮好營改增促進稅收經濟秩序規範的作用。充分挖掘試點分析數據與經濟運行的內在聯繫,深入分析營改增帶來的經濟稅源變化,把握經濟結構變動特點,積極為服務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創新舉措用優化服務的“加”換辦稅負擔的“減”
今年以來,全國稅務系統特別是廣大基層稅務機關全面落實《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案》要求,發揚工匠精神,抓細做實日常納稅服務工作,求實創新推出系列服務舉措,取得顯著成效。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司長鄧勇通報了有關情況。
在深化國稅、地稅徵管體制改革方面。創新納稅服務機制是《方案》確定的6大改革任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全面推行同城通辦、實行“二維碼”一次性告知制度、實行審批事項“一窗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推進國稅地稅辦稅服務廳合作共建、創新自貿區發展服務措施、完善納稅信用管理辦法、推行辦稅事項省內通辦和辦稅無紙化免填單等14項納稅服務改革任務。
在助力打贏營改增攻堅戰方面。今年以來,稅務總局出台了一系列優化營改增納稅服務的硬舉措和8個制度性文件,全面做好營改增納稅服務工作,用納稅服務優化的“加”,換來納稅人辦稅負擔的“減”。
一是拓展宣傳渠道,讓納稅人明白辦稅。辦稅服務廳通過製作公示營改增業務辦理指示圖或操作流程圖,開設諮詢輔導台和綠色通道等方式打造“看得到”的宣傳;增設372條12366服務熱線,加配坐席696位,全國日均受理營改增問題2萬多通,熱線接通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打造“聽得見”的宣傳;製作推廣“碼”上知道營改增,使納稅人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營改增政策信息,打造“掃得上”的宣傳。同時,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各地已累計組織納稅人培訓2000多萬戶次。
二是增配辦稅資源,讓納稅人便捷辦稅。在合理調配優化現有辦稅資源的基礎上,增設窗口、增配人員。國稅系統共增加辦稅窗口14419個,增加辦稅人員16913名;地稅系統共增加辦理二手房交易涉稅事項窗口2967個,增加辦稅人員3425名。為確保營改增納稅人首次順利申報,各地辦稅服務廳設置首次申報專窗或專用通道9409個,組建營改增申報輔導隊6599個,增設預審崗6812個,及時輔導幫助納稅人完成申報業務。
三是落實兜底責任,讓納稅人放心辦稅。健全兜底責任機制,做到納稅人“問題有人答、事項有人辦、疑難有人解”。借助信息化手段實現了納稅服務投訴的多渠道接收、同一平台處理、全程監控督辦,建立了營改增涉稅投訴快速響應機制,將涉及營改增的投訴辦理時限由原來的10至20天統一壓縮到3天,保障納稅人合法權益。
在推進稅收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今年以來,稅務總局進一步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近日,聯合發展改革委等29部門,共同簽署首份聯合激勵合作備忘錄,對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推出41項優惠和便利措施,將納稅信用A級納稅人享受的激勵措施從稅收服務拓展到國土、財政、金融、環保等18個領域。同時,梳理納稅信用信息歸集分析業務需求,實現了納稅信用信息從省局到總局的歸集、匯總和分析;打通了稅務系統與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鏈路,實現了稅務系統信用信息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自動對接。
國稅地稅合作再升級深化合作再拓展
7月1日起,稅務總局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實施《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合作工作規範(3.0版)》,進一步統籌國稅、地稅兩方資源,推動國稅、地稅服務融合、徵管協同、信息共享、經驗互鑑。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練奇峰在通報會上介紹了相關情況。合作規範3.0版是對2.0版的優化升級,在2.0版的基礎上新增了7個合作事項,使合作事項總數達到51個。
練奇峰表示,合作規範3.0版有三大亮點,分別是:
聯合辦稅再升級。聯合推進移動互聯辦稅,建設國稅、地稅統一的移動互聯服務系統,為納稅人提供資訊、互動、辦稅、查詢、維權等服務。聯合與納稅人簽訂委託劃繳稅款協議,國稅局、地稅局可由任一方代表雙方與納稅人簽訂委託劃繳稅款協議,避免納稅人“兩頭跑”。協同實施企業所得稅優惠備案管理,統一確定優惠事項備案資料,解決省內跨區域經營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備案資料不一致問題。
徵管互助更深入。國稅局、地稅局協同實施房地產開發企業稅收一體化管理,聯合建立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登記制度,及時交換涉稅信息,幫助地稅局由“以票控稅”向“合作管稅”和“信息管稅”轉變。針對營改增後國稅、地稅在合作徵收稅款方面的新需求,明確了雙方互相委託代徵稅款的主要內容,雙方按照有利於降低徵收成本和方便納稅的原則,可協商確定代徵其他稅費。
聯合執法更公平。印發《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聯合稽查工作辦法》,將聯合稽查由部分地區前期試點推廣到全國范圍,解決了對納稅人“多頭查”的問題。規範了企業所得稅核定徵收和個體工商戶定額核定工作,國稅局、地稅局共同對企業所得稅應稅所得率幅度,分行業進行測算,共同製定個體工商戶定額核定方案,共同確認並統一對外公示核定結果,破解執法口徑不一致的問題。
發布日期:2016年07月20日來源: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